ESO成催化剂 力世纪见底回升
力世纪(860.HK)从2018年中开始参与汽车技术供应商及制造,近年亦从事设计及研发电动车科技产品等,过去四年公司业务一直在转型,全力往新能源车有关方面业务进发,当中外包工程服务(Engineering Service Outsourcing,ESO)是焦点。
过去十年欧洲非常盛行ESO,近年才在亚洲兴起。力世纪(860.HK)目前主要帮大品牌车厂做前期新车款研发。由于过去十多年零售业趋势是快时尚,特别是新一代年轻客群口味转变快,产品周期及研发周期亦要缩短。
车厂研发一个底盘成本约5-6千万欧元,透过ESO可帮助其每年发展五至十个车款。力世纪(860.HK)会根据车厂交流设计、车款发展、内装、结构待要求,然后设计,一般需时2-3年就完成项目,向车厂交付新车款原型。一般大品牌车厂每年推5-10部,甚至更多的概念车(concept car),但最后投产多少款由市场部决定,故每年有不少车款研发后胎死腹中。透过ESO令每款新车研发成本节省了,整个车种成本降低,今天大部分德国品牌车厂已采用ESO开发车款,欧洲、美国等其他车厂亦紧随,近年连日、韩车厂亦效法。
透过ESO,新车款开发成本可节省三至四成,投产回本辆数少于一万辆,跟已往传统车厂单一车款数十万至一百万辆才可以回本,更能贴近快销零售趋势。此外,ESO生产线成本亦下降,力世纪(860.HK)旗下美国子公司研发一条生产线及系统,以3D打印技术为主,整体生产成本较传统车厂生产节省四分三,一个生产系统面积少于一个足球场,人手需求亦只是旧生产模式五分之一。由于入行门槛降低,新入行电能车品牌众多,如蔚来、小鹏、拜腾(BYTON)等采用ESO以增加优势,至于国际大品牌车企亦利用ESO减省生产线的成本区(cost center)。
另外,电能车零件数目减少亦成为ESO催化剂。因为传统一架内燃机汽车有四万几件零件,但一架电能车只需一万几件零件,理论上电动车生产简单,对人手、机器同资本开支投入不高,透过ESO更能发挥优势。目前全球ESO市场规模800亿美元,未来5年有潜力增长至4700亿美元,年增长三至四成。
力世纪(860.HK)除ESO主业外,亦成功研发推出800伏特碳化硅逆变器,适用于电能车充电。目前大多数电能车使用400伏特IGPT逆变器,容易过热及需要加网大型冷却器,令到车身较重,充电效率慢。力世纪(860.HK)研发的800伏特碳化硅逆变器,卖点是充电快,只需6-10分钟完成充电,较目前快速充电20分钟更快。事实上不少德国品牌开发电能车正朝10-15分钟完成充电这方向发展,如保时捷新款电能车taycan亦是采用800伏特绝缘栅双极电晶体(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, IGBT)逆变器,仍有过热问题及要加入冷却器,采用碳化硅逆变器就能解决这问题,这是未来十年发展方向。公司研发出的碳化硅逆变器是全球第一部原型,希望年底前推出生产前原型机,再交大客户试用,接单后会物色台湾、日本电能车零部件生产商合作OEM投产。
力世纪(860.HK)早前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中期业绩,营业额2.41亿元,按年跌6.2%。亏损收窄至2.02亿元,上年同期蚀2.03亿元;每股亏损2.69仙,不派息。公司近三年业务转型已接近尾声,未来几年在车的销售收入和技术支援服务的收入会愈来愈高,预期今年9月至业绩会开始反映ESO及超跑业务在内,到明年9月业绩将不再见到旧有业务,只余下跟车相关业务。
分析指,力世纪(860.HK)过去数年努力转型至汽车业务,特别是ESO属轻资产业务,资本性投入有限,加上发展电能车配全球大趋势,具一定增长前景。另外,公司年前引入雅居乐(3383.HK)及香港首富兼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等股东,后者近年不断增持公司股份,目前持股逾8%,属第三大股东,进一步注资是显示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信心,建议于0.4元以下收集,静待业务做出成绩,目标年初高位0.91元。
(撰文 : 高宝集团证券 执行董事 李慧芬)
转载请注明:牛牛网 » 李慧芬∶ESO成催化剂 力世纪见底回升